猪场的几个误区:钱没少花,效果不明显......
来自:猪之家 | 2024年05月09日
浏览量:
猪场的几个误区:钱没少花,效果不明显......
如今又很多养殖户因用药策略不当,把小病当成大病,把大病当成疑难杂症,机械性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仅增加了治疗成本,而且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从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误区一
看到猪发热,立刻用降体温的药。有些养猪户,看到猪有一点发热,马上使用安乃近等退热药物。开始往往是一针见效,上午打针,中午吃食,药物过后,晚上又不吃,再打一针又吃。过两天再怎么打都不会吃了,甚至出现所谓的低温症,回天乏术,损失惨重。实际上,发热是动物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应答反应,是机体动员防御力量对抗病原入侵的一种方式。
此时我们不要急于使用降体温的药物,可针对病原选用敏感抗菌药物,从而达到迅速缓解病情、标本兼治的目的。
误区二
看到猪腹泻,马上用止泻药物。有些猪场工作人员,一看到猪腹泻,便想方设法尽快止泻,一些厂家为迎合这部分客户的需求,在治疗肠道疾病药物中加入抑制胃肠平滑肌蠕动的药物如阿托品等。一针下去,痢是止住了,但猪却不吃食,有些甚至精神沉郁、全身发抖。于是继续打针,结果病没治好,肚子却一天天大了起来,出现肠道胀气和肠毒血症。其实,腹泻也是动物应付肠道感染而做出的适应性应答反应,对于腹泻治疗原则宜疏通、忌涩堵,;补水、补盐、抗感染。轻度的腹泻,以缓泻、清理肠胃、抗菌消炎为主。不要使用抑制胃肠平滑肌蠕动的药物;对于严重的腹泻,考虑使用抑制胃肠平滑肌蠕动的药物,但重点放在补液、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及时使用敏感抗菌药物。
误区三
看到猪咳嗽,即刻使用止咳药物。咳嗽也是机体的一种病理性保护反应,是呼吸道受到病原因子刺激时,反射性引起分泌物增加,使喉头粘膜受到刺激而引起咳嗽。此时单纯使用造成药止咳药物,用药后即不见咳嗽,但不久即发现粘膜发绀,甚至有些还会出现四肢末端发紫,呼吸困难。正确的治疗方案应该是消除病因,包括抗菌、抗病毒、改善环境条件等,先祛痰后止咳或祛痰止咳同时并进,单纯止咳实不可取。
误区四
看到猪呕吐,仅简单的止呕。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呕吐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只有找到原发疾病,并针对原发疾病采取治疗措施,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单纯搞点胃复安、维生素b之类的药物治疗,无异于隔靴搔痒、于事无补。
误区五
重视单个猪病的治疗,不重视群体猪病的控制。有些养殖场猪发病时,就只对那几头发病猪治疗,结果这几头猪治好了,几天后又有猪发病,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当以猪群作为判断疾病的对象,以正常生产情况下的性能指标作为判断猪群是否得病的依据。
误区六
药量越大,治疗效果越好。有些养殖户误认为用药量越大治疗效果越好,盲目加大用药量,这样不仅容易使猪发生药物中毒,而且还会造成药物残留超标,影响动物产品安全。
误区七
消毒方面的误区。有的养殖户对消毒不重视,认为未发病可以不进行消毒,或已经消毒,猪就不会再发生传染病;或消毒前不对环境进行彻底清除;或认为消毒剂气味越浓,消毒效果越好;或长期使用单一的消毒剂。
误区八
驱虫的误区。没有重视母猪驱虫,母猪驱虫尤其是母猪产前驱虫,能更好地阻断寄生虫由母猪向仔猪的传播;在驱虫药的剂量上,总认为一次大剂量比小剂量长时间添加要好。
误区九
疫苗打得越多越好。有些养殖户认为猪疫苗打得越多越好,认为只要打了某种疫苗,就能预防这种疾病;还有就是打疫苗前后,使用抗菌、抗病毒和其他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造成免疫失败;还有的在注射疫苗时消毒不严,结果将预防疾病变成了传播疾病。
1、重视保健和治疗,忽视环境改善
目前兽医大致可以分为3个层次,一是治疗兽医,等猪病了再进行治疗处理,俗称“针筒兽医”。结果往往是一旦病了就治不过来,损失惨重!二是保健兽医,恨不得接种所有的疫苗,定期使用高档兽药和消毒药。这种猪场大病难得有,小病不断,一有风吹草动立马全场用药,这样做不仅浪费钱,而且会增加病原菌耐药性,甚至还可能导致药物残留,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三是治理兽医,注重对猪的饲养治理,改善猪的生活环境,给猪喂优质饲料。这部分猪场大病基本没有,小病青、链霉素就解决问题。
实在环境治理比保健和治疗更重要。环境治理是养猪的基础,有了好的环境,各项保证猪群健康的措施才可能行之有效。目前有部分猪场觉得保健药使用效果不如前几年,这就是猪场不重视环境改善,保健药使用的太多,病原菌耐药性增强的后果。
1.1 猪场在环境治理上的不足
1.1.1 地面
过于粗糙或过于光滑。多数猪场是过于光滑,母猪站立时两条腿发抖,走的急了就容易劈叉,拉伤大腿肌肉,而且可能造成妊娠母猪流产和死胎。地面过于粗糙对猪蹄的磨损严重,在猪场经常看到有的猪跗腕关节以下皮破流血,这种现象导致母猪因肢蹄病淘汰增多。
1.1.2 猪栏湿润
俗话说“养猪不巧,栏干食饱”,由此看来猪栏保持干燥是多么的重要。目前有些猪场由于建筑或治理的原因造成猪栏地面很湿润,猪要找个干燥的地方睡觉都难,到了冬天猪宁可站着都不肯去地上睡觉。
1.1.3透风效果差猪舍太矮,间距过小,窗户比例小,建设时未考虑风向等因素造成透风性能差。良好的猪舍透风可以节省饲料,帮助获得最佳的生产效益。
1.1.4保温效果差猪舍房顶太薄(只有一层石棉瓦或一层土瓦),墙和窗户密封性差等因素造成猪舍隔热性能差。夏天猪舍热的象蒸笼,猪趴在地上喘气;冬天猪舍冷的象冰窖,猪堆在一起睡觉。
1.1.5 饮水不足 水压不足,水管过细,饮水器坏了未及时更换等因素造成猪饮水不足。猪饮水不足饲料效率会降低,肠道疾病发病率增高。
1.1.6 种猪没有运动场
公猪没有充足的运动,精液品质和性欲都会下降,出现早衰,减少使用年限。运动不仅可以促进断奶母猪发情,而且能进步母猪的繁殖性能。
1.1.7 采光不足
很多猪场猪舍很矮,间距过小,采光效果很差,白天在猪舍里面不开灯很难看清楚猪。在这种常年不见阳光的猪舍里,病原体繁殖旺盛,猪群健康很难得到保证。充足的光照能进步种猪的生产性能,彭癸友等延长光照时间到l6
h,使荣昌母猪的初情期提前18.5 d,间情期缩短l.5 d(P<0.05),窝产仔数增加2.8头(P<0.Ol),断奶后首次发情时间提前5.5
d(P<0.01)。
1.2环境治理的原则
“把猪当人养”,搞好猪场环境,尽可能的把猪的生活环境向人的生活环境靠拢,要知道猪在猪舍里舒服不舒服,你进猪舍呆30 min就知道了。
2、记录体系不完善
2.1 猪场未认识到记录的重要性
由于记录体系不完善,老板甚至不清楚自己猪场里有多少母猪,一年出栏了多少肥猪。规模在100头生产母猪以下的猪场里大多数记录体系都不完善,这种猪场老板认为自己天天在猪场里,情况都清楚没有记录的必要。有了记录还不够,还要定期分析记录。笔者就在浙江某个规模300多头生产母猪的猪场做数据分析的时候发现:有一头母猪断奶后292
d还没有配上,还有好几头母猪断奶l00多天没配上。这个猪场是有记录的,但他从来没有去分析过记录,记了即是没记。
2.2记录的目的
记录提醒我们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它会发生,并且告诉我们在发生灾难的情况下,做什么能阻止它再发生。记录还能提醒我们将来要发生什么。因此记录的内容要保证以后能从记录里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否则记了也作用不大。比如说分娩记录,要记健仔数、弱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畸形数。假如只记健仔数或产仔数,是什么原因引起健仔数减少,就很难从记录里分析出来了。
3、重视饲料单价,忽视投入产出
很多养猪老板认为使用高价饲料投入高,效益低,可是他们忽视了一点,猪场的效益即是产出减去投入。商品猪场的产出主要是出售商品猪获得的收入,商品猪出售的多,育肥成本低,效益就高。大多数猪场老板往往只看到降低育肥成本可以获得更好效益,却忽视了进步MSY(均匀每头母猪一年所能提供出栏猪头数)更能获得好效益!降低育肥成本的方法有进步饲料效率,增加均匀日增重等。进步MSY的方法主要有减少母猪非生产日,增加窝产仔数,降低死亡率。这些离不开优良的品种,舒适的环境,科学的饲养治理,营养的给足,彻底的防疫。
目前中国规模猪场MSY均匀只有13~l5头,而少部分饲养水平高的猪场MSY可以达到20头以上,荷兰全国均匀MSY能达到24头左右。浙江省诸暨市某400头生产母猪规模的外三元商品猪场,2008年均匀母猪头数为404.5头,2008年共出栏了8898头肥猪(2007年l2月育肥猪存栏2684头,2008年12月育肥猪存栏2845头),由此可以算出这个猪场2008年MSY为22.39头。如此看来,MSY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总结
“思路决定出路”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养猪行业,猪场老板的观念直接影响到猪场效益。养猪应该遵循“高投入,高产出”的原则,省只是相对的,在满足猪生长需求的情况下,减少浪费才是真正的省!
养猪的格式正在发生大的改变,散养户正逐渐的减少,养猪规模化正在形成。在这过程中只有养殖效益高的猪场才能长久的生存和发展。
- 上一篇: 猪场的消毒误区以及如何做到猪场的“真消毒”?
- 下一篇: 夏季猪场管理离不开抗应激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