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养猪(两个清华,一个江南大学农村夫妻养猪培养出三个博士)
来自:猪之家 | 2024年03月18日
浏览量:
这是一个博士之家。大姐刘燕就读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博士、老二刘相是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现已被学校派到英国伯明翰大学深造、老三就读于清华大学工业工程学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
这是一个寒门励志故事。姐弟仨来自新沂时集镇一个贫寒的农家。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长时间来,家庭收入都只能依靠几亩地以及父亲外出打零工收入。在上大学前,姐弟的学费除了父母举债外,就是家里每年养的几头猪。
这还是一段令人感慨的故事。父母曾依靠养猪赚取了姐弟仨的学费,生活改善了,他们仍对“养猪”留下了不一样的情怀。如今,父母在姐弟仨的参与下,在当地政府部门帮助下,开办了一个颇具技术含量的生猪养殖场,“用一颗公益之心去经营,用自己双手去回馈社会”。
A 艰难过往:一盘菜吃一个星期
再贫穷也要让孩子上学
时集镇位于新沂东南侧,以盛产水蜜桃著称。紫牛新闻记者驱车前往该镇时,正赶上辖区的万亩桃园迎来桃花盛开,正如刘万中、董振荣夫妻如今“盛开”的生活——三个儿女学业上不断传来的好消息、养殖社一年比一年红火。
紫牛新闻记者到时集镇西洪村南的振荣生猪养殖社时,刘万中正和妻子在猪舍里忙碌,两人一边添加饲料,一边观察着生猪的状态。猪舍里,群猪抢食时不时挤撞,发出阵阵嘈杂声,夫妻俩却没有厌烦,小心翼翼地将饲料分匀,刘万中笑着说:“孩子们有出息,它们是有功劳的。”
刘万中和妻子董振荣
刘万中今年50岁,脸色黝黑,跟紫牛新闻记者聊天时话不多,总是一脸羞涩。妻子比他大一岁,脸上总挂着笑容。他们说,很多人听到他们三个孩子都是博士时,嘴巴都会张成了“O”形。他们家有三个孩子,姐姐刘燕1992出生,老二刘相93年,老三刘杉96年出生,三个人年龄相差不大,从小一起学习相互鼓励,都很懂事。
“家庭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经历,也没有别人总询问的‘教育基因’”,董振荣告诉紫牛新闻记者,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她和丈夫就是觉得“孩子多上点学,才会有出息”。刘万中初中毕业,董振荣则上到了高中。在那个时代的农村,董振荣算得上高学历,因此,在孩子上学事情上,她说自己比其他人有着更多一点的坚持,而丈夫则一直默默支持着她的决定。
姐弟仨小时候
这份坚持并不容易。从女儿第一个上学开始,整个家庭就开始承受了一段长时间的痛苦考验。
夫妻俩原本的住房位于村里偏僻角落,这是刘万中父亲留下的30多年老宅。和很多励志家庭一样,老宅里看不见一件像样的家具,更不要说各种家用电器,家里最好的风景就是墙上贴满的奖状。
家里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夫妻俩耕种的几亩地。从决定让三个孩子上学开始,夫妻俩最先想到的办法就是养猪,每到年关,卖出养了一年的猪,就是姐弟仨下一学年的学费。
供养三个孩子,谈何容易
卖猪的钱连姐弟仨的学费都不够,夫妻俩只能不断跟亲戚朋友张口,直到借钱越来越难。当时,刘万中的父亲常年卧床,医药费也是很大的负担。为了让孩子上学,两人只能从生活开支中想办法。“小时候,我俩从没有跟孩子在一个桌上吃过饭”,董振荣说,她只能尽能力让孩子们吃饱,自己和丈夫避开孩子视线,吃着一些剩菜剩饭,饥一顿饱一顿对付。
姐弟仨都是初中时就开始住校,伙食费是家庭最大的日常开销。董振荣说,一开始,他们制定的办法,是三人每个星期的生活费都是20元标准,再带上几斤小麦到学校。很快,女儿每周都能剩下4、5元,老三经常抱怨吃不饱。董振荣说,她觉得老二、老三正在长身体,饭量也会大一些,慢慢的,大姐的生活费只有15元,老三在20元基础上,有时会多增加几块钱。
“孩子们从来没有抱怨,相反他们经常看我们的伙食”,董振荣说,老二心思很细,有一次周六回家,看到桌上的一盘咸菜,当时就反问,“这不是星期一你炒的菜吗?怎么吃到了今天”。董振荣含糊了几句,没想到当年寒假里,老二带着一串猪肝回家,让母亲给爷爷补身体,剩下的让父母炒一盘。董振荣当时就责问老二,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偷拿同学钱了。老二回答,他上次看过了母亲吃的菜后,每个星期从生活费里省下了一元钱。“我和丈夫那天都哭了”,董振荣说,三个孩子从没有抱怨过拮据的生活,他们回报我们的方式,就是一次次拿到优异成绩。
从小学开始,姐弟仨拼的就是各自的成绩。董振荣说,她和丈夫为生活奔波,几乎从没有过问过孩子们的学习。相反,每回孩子到家后,他们最先要做的就是帮家里干农活。一直忙到晚上,孩子们才有时间摊开课本复习。姐弟仨就这样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着,对付着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每次学期结束,他们会拿回各种奖状,也总是彼此进行“攀比”、鼓励。
历经考验!姐弟仨圆博士梦
虽然下决心让孩子上学,但是董振荣和丈夫最初的目标,只是“孩子上到哪一步,就到哪一步”——不报任何补习班,考不好不能复读。能够决定自己学业的,只能是姐弟仨自己。
“我最心疼的是女儿,她给两个弟弟做了一个榜样”,董振荣说,女儿刘燕也是三人中对学业最为执着的。从小学开始,刘燕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名列前茅,因为经济条件原因,女儿一直没能选择到教育条件更好的学校,她就自己制定目标,并默默地影响两个弟弟。高考那年,刘燕考上了扬州大学,这本是一个让她遗憾的结果,但是女儿很少表露出来,“她一直都是这样,将压力都藏在自己的心里。”
刘燕考上清华大学硕士时,董振荣一度不肯相信。女儿上本科时,就开始树立目标,不仅要考上硕士,还要弥补自己高考发挥失常的遗憾。她准备报考清华大学时,家人根本不知道,在通过清华笔试后,她又悄悄的到学校完成面试,直到通知书下发了,她才将事情的原委告诉家人。“老二几次上网查看了录取情况后,我才相信”,董振荣说,女儿一次次用自己的行动取得成绩,也一次次地鼓励两个弟弟。
穿着学士服的刘燕
老二刘相心思很细,他经常因为家庭经济情况分心。高考时,刘相考上了淮海工学院,董振荣说,根据老二的能力,他相信会跟姐姐一样,考取到自己心仪学校的硕士。没想到,老二考研时,选择了江南大学。刘相解释,他觉得无锡地区既离家近,经济条件也更好。他选择的硕士专业更加利于就业,毕业后,他想能够早一点参加工作,帮助家里缓解经济压力。不过,刘相的计划被自己出色的学业成绩中断了,考上江南大学硕士后,他因为出色的学业成绩,被学校择优录取为硕博连读,去年11月份,他更是被学校派遣到英国伯明翰大学深造。
老二刘相
老三刘杉因为年龄最小,感受到的经济条件压力也相对较轻。在姐姐、哥哥的影响带动下,他在学业上也更加平顺。本科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他又顺利地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博士。在刘杉本科入学那年,董振荣曾经想送他去上学,没想到刘杉满口拒绝。他说,自己的姐姐、哥哥都不要人送入学,自己还让父母送“太丢人了”。
老三刘杉
B 幸福如今:
姐弟仨自立更生还帮父母圆梦
董振荣和丈夫供姐弟仨的艰辛求学路,是在女儿考上大学后画上了停顿号。女儿入学后,马上办理了助学贷款,她甚至还将当地政府奖励的3000元助学金中,拿出了2500元给爷爷治病。和姐姐一样,老二、老三都是依靠助学贷款,开始了自己的大学学业。在校期间,姐弟仨各展所长,参加勤工助学、当家教、打零工,所有生活费全部自己动手挣。不仅如此,三人还都因为自己出色的学习成绩和校园表现,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他们三个上大学,我就再没有为经济条件发过愁”,董振荣表示,孩子们还跟小时候一样,每年都带回来一大堆证书。董振荣从小学开始,就养成了给姐弟仨搜集证书的习惯,一开始,各种奖状都是贴墙上,很快墙贴满了,她就准备了三个装内衣的盒子,如今,盒子也早已装满了。从学习成绩到各种社会实践证书,董振荣翻着各种她越来越看不懂的证书,也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老二刘相的证书
最让董振荣骄傲的是,姐弟仨学业越上越高,但是品性却一如小时候。姐弟仨都先后入了党,当上了各种学生干部,有的当上了学生会主席,有的当了宿舍社长。“从小到大,他们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他们也懂得了感恩和回馈”,董振荣说,姐弟仨在校期间,都喜欢帮同学做一些事,学习上辅导别人,生活里帮助别人,“他们都喜欢帮同学洗衣服”。
夫妻俩和刘燕(左一)刘相(右二)以及朋友的合影
回馈社会!姐弟仨帮父母开办生态养殖场
最让董振荣开心的事,姐弟仨如今在用行动,帮助父母完成心愿。
董振荣说,姐弟仨长时间的求学费用,来自于养的猪,因此,她和丈夫对“猪”有特殊感情。在不用操心三人的学费问题后,她和丈夫想到了开办一个养殖场。“三个孩子能完成学业,新沂政府部门帮助了我们很多,特别是新沂妇联,不仅在学费上提供资助,还在我们创业上大力支持”,董振荣说,她想办一个养殖场,带动村里更多人就业,也利用创业积累更多回馈社会的资金。
母亲董振荣和孩子们一起包饺子
在新沂相关部门支持下,董振荣和丈夫盘下了村里一处废弃的砖窑厂房,建立起一个年养殖数千头的养殖社。姐弟仨用行动支持父母的做法,原本单纯的养殖社不断更改规划,普通生猪养殖渐渐变成了拥有生态猪舍、污水处理系统、沼气发电、猪粪发酵还田、生态农田果园等项目的生态链。不仅如此,姐弟仨还根据所学知识,制定了今后养殖场产品注册商标、电商销售、生态观光农业等一系列发展计划。“每年过年回家,三个‘博士’一脱下衣服,拿起农具就进猪舍、下农田”,董振荣表示,姐弟仨表示这是父母的梦想,他们今后会尽能力帮他们圆梦。
如今,董振荣的养殖社雇佣了6名村里的劳动力,平时还经常趁着村民在家时,以高于市场价的待遇请他们打零工。董振荣说,她会用心将养殖社经营好,带给社会更多的绿色生态食品,在自己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她还要跟丈夫组织、参加更多的公益活动,“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政府、社会对我们的帮助,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能力去报答更多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