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的实践报告(乡土散文:那段上学养猪的经历)
来自:猪之家 | 2024年03月18日
浏览量:
文:杨晓光
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我所在的村办小学实行半工半读,不仅组织学生参加本村生产劳动,而且在小学校园西侧的空场上盖了一排简易猪舍,由值日的师生饲养猪仔。
庄户人家,视猪为会行走的庄稼,春天从集上抓来,养一年来的光景长肥了,就是待宰的年猪。不过大多数的人家,养猪不是为了吃肉,而是把肥猪交给供销社收购站,供销社按等级收购,有几年,每户都有一头卖猪任务。当时130斤以上为收购下线,130多斤3等,150多斤2等,180斤以上1等。那些不够斤两的,多给一盆猪食,也勉强够秤了。交了肥猪,换回一家人过年的新衣,以及来年过紧日子的急需用度。供销社奖励的玉米、豆饼,作为饲养一头新猪仔的精饲料。至于年肉,生产队按户分的猪肉也就对付着过年吃了。那些年里,连口粮都不够吃,呔呔嗨嗨吃大炖肉,根本就是奢望。
我们几名各年级的班干部,跟随老师从公社大集上抓来两头小猪羔子,养在猪圈里,同学们开心地体验着当猪倌的乐趣。同学们的养猪积极性照比课堂上听讲、看书学习的积极性,那可大多了。礤猪食、喂猪,垫土起圈沤肥,样样活计都有人你争我抢地干,一个个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到地里挖猪菜、打猪草,按班级排值日,一人拿着皮尺,各个挎着篮筐,到了地头上,给一块规整的麦田打尺,计算土地面积,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估算小麦产量。当然,我们忘不了主要工作还是挖野菜、打猪草。早春的刺儿菜,小叶落篱,鲜嫩的扒拉棵青草,都是小猪最爱吃的。夏天地里莺飞草长,又有了各种新鲜蔬菜,还有我们勤工俭学拾来的麦穗,嘴壮的小猪,那身膘长得跟气吹似的。秋天的田野颗粒归仓,我们捡棒子,捡萝卜,捡白薯,然后把捡来的收成有的晒成干,有的碾成粉,做为猪的储备粮,等到冬天,一点一点地喂圈里的猪。客观上讲,我们深入田间地头的实践课、劳动课,从小培养了敬畏、热爱和保护大自然之心,以及尊崇劳动、勤于动手的美德。
其中一只猪仔,买回来不长时间,我们就发现它病恹恹的,不停地咳嗽喘息,像是得了肺心病。健康猪吃食都“呱唧”“呱唧”像打竹板般带劲儿,而生病的小猪吃一口喘三下,即便加了精饲料,也没精打采、有一搭没一搭吃得不香甜。健康猪一天喂食3次,病猪一天喂食4次。每次喂完猪后,再喂些败火的青饲料。我们又喂养了一段时间,病猪并出现好转迹象,感觉再喂养下去实在乏力,就将病猪交给生产队的饲养员去喂养了。后来听说,饲养员也对这只猪十分头疼,视其为烫手的山芋,正在饲养和弃养的问题上左右为难之时,生产队长说句话一锤定音:打平伙吃了吧!
我们师生付出了大半年的辛苦,终于将硕果仅存的猪养到了150多斤,功德圆满地把肥猪卖给供销社收购站,换回了同学们一学期的书本费。新年开学季,村校的全体学生一律免交书本费、学杂费,赢得了学生家长的交口称赞。直到现在,我仍然忘不了小学时那段勤工俭学的养猪经历,每每忆及,感慨不已,仿佛就在昨天。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愁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