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原料三年暴涨40%!俄乌战争居然让中国猪业成为受害者?

来自:猪之家  |  2024年05月11日

浏览量:

万万没想到!原料三年暴涨40%!俄乌战争居然让中国猪业成为受害者?

俄乌开战马上就要满一个月,这段时间中国的吃瓜群众本来只是想看个热闹。没想到A股的惨淡行情让众多股民有一种打仗打到了上交所的错觉。除了股民,中国的养猪人也万万没想到自己也成了国际局势骤变的受害者。

由于乌克兰是我国玉米进口的主要来源国之一,仅2021年,我国就从乌克兰进口玉米824万吨,占比29.07%。战火严重影响了乌克兰农产品的出口,导致本就居高不下的玉米价格继续上涨。更惨的是,由于后续对俄罗斯的制裁,开始连锁影响整个国际农产品进出口。作为饲料主要原料的玉米豆粕全线涨价。


万万没想到!原料三年暴涨40%!俄乌战争居然让中国猪业成为受害者?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3月上旬豆粕价格为4763.2元/吨,较2019年1月上涨69%;玉米价格为2693.3元/吨,较2019年1月上涨46%。这也就意味着非瘟后这三年,养猪人的饲料原料成本已经上涨40%以上。如果说前两年猪价暴涨,养猪人对成本上涨还感觉不大。经过过去一年的猪价暴跌。养猪人已经清晰的感受到了成本的压力山大。

猪价跌,成本涨,这两条截然相反的走势线,仿佛一把巨大的剪刀,在无情的剪掉养猪人的利润。近期全国猪价跌破6元/斤,已经引来行业一片哀嚎。但事实上5元多的猪价养猪业其实经历过很多次,这次却让很多人大呼受不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如今的成本跟当年不可同日而语。据报道,有的养殖户现在卖一头猪甚至要亏900元,这养的根本不是猪,而是吞金兽了。

面对亏损的现实,养猪人在哀叹过后,还是得继续思考接下来究竟该怎么办?许多人首先会把希望放到猪价上,然而猪价的决定因素太过复杂,很多因素并非养猪人自己所能把握。从供求关系看,生猪供应的基本面短期恐怕还是过剩,而且长期来看,由于大集团占比的大幅增加,没人说得准巨头们什么时候才会真正退缩。而在需求端就更是短期难以改变,这需要整体经济情况的复苏和消费的重启。养猪人很有可能要做好今年全年猪价低位运行的准备。

猪价我们无能为力,饲料成本我们能不能有所作为呢?

首先,饲料原料的行情同样也不是养猪人能控制的。且不说国际局势这种大事,哪怕是今年国内玉米大豆能不能丰收增产也不是养猪人能管得了的。我们同样也得做好今年玉米豆粕价格持续高位的准备。

但是原料价格改不了,原料该怎么用却是养猪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候了。今年两会上,养猪龙头牧原董事长秦英林就建议,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应用,缓解原粮价格上涨带来生猪养殖行业成本持续上升的局面。

他认为推行低蛋白日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可减少豆粕消耗量,降低大豆进口量;同时减少氮排放,减轻环保压力,促进养猪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秦英林建议,调整优化饲料配方结构,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引导饲料配方多元化,促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从而降低豆粕使用量和大豆进口量。

低蛋白日粮对于养猪业其实早已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年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德发团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亚热带生态农业所研究员印遇龙团队就开始研究低蛋白日粮配制技术。

其实最开始,行业研究低蛋白日粮的主要目的还不主要是为了省钱,而是根据蛋白质氨基酸营养平衡理论,在不影响动物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的条件下,通过添加适宜种类和数量的工业氨基酸,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减少氮排放。

据研究,如果动物摄入100克蛋白质,一般情况下会有50~60克的总排放蛋白质进入环境,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谯仕彦团队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日粮蛋白质水平每降低1个百分点,猪排泄物中氮含量降低6~8个百分点,猪舍中氨气浓度减少8~10个百分点。谯仕彦曾在采访中介绍:“如果将我国生猪全程蛋白质水平由目前的16%降至14%,每年可减少氮排放35万~45万吨。”

如今疯狂的豆粕价格下,低蛋白日粮就具有了更大的推广意义。李德发就曾表示,豆粕价格越高,用净能做配方越经济。

谯仕彦曾统计,如果蛋白质水平每降低1个百分点,可减少豆粕用量2.3个百分点。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的统计,2021年中国猪饲料总产量1.3亿吨。如果按照目前可推广的低蛋白日粮技术,将全程蛋白质水平由目前的16%降至14%,可减少豆粕用量近598万吨,折合大豆约795万吨。如果广泛应用在猪禽牛羊的全部饲料上,大豆进口量有望一年减少1000万吨以上。

不过现实是,行业近年在低蛋白日粮的推广应用上作了不少的尝试和努力,但推广面仍然不够大。几位院士都曾提到,推广难的关键还是饲养习惯的问题:我国多年形成的以饲料蛋白质含量判定饲料质量的思维习惯,短时间内难以得到纠正。

有行业人士坦言,特别是小的养猪场,仍以饲料中蛋白质的高低判定饲料质量的优劣。另一个现实问题则是传统的高蛋白质含量的饲料配方容易制作,不用过多考虑能量蛋白质平衡、氨基酸平衡等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

但有技术实力的巨头们早已经开始了实践。据秦英林在中国猪业发展大会上的介绍,牧原从2000年开始推行低蛋白日粮,其中2020年全年豆粕用量占比9.8%,远低于社会养猪豆粕用量水平17.7%。按这个比例,一头猪可节省28元,2000万头出栏可节省5.6亿元,如果全国都按牧原的水平,则可节约2041万吨大豆。

秦英林对于牧原低蛋白日粮应用有三个阶段规划:低蛋白到低豆粕再到无豆粕。其中低豆粕是结合发酵氨基酸,综合利用豆粕、菜粕、棉粕来实现低豆粕的目标,而无豆粕则是充分挖掘微生物而成蛋白,推广全玉米日粮,以节省大豆蛋白。

国家层面,农业农村部近年同样也更加重视低蛋白日粮研发与推广应用。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我国猪饲料产品平均蛋白水平为15.7%,豆粕在饲料中占比约为17.7%。2020年,全国养殖业消耗豆粕约7000万吨。加快推广低蛋白日粮,可提高原料利用效率,降低豆粕用量,减少大豆进口依赖,降低养殖成本,减少氮排放,一举多得。目前国家主要通过加大低蛋白日粮推广力度、加大对合成氨基酸生产研发和企业扶持力度两个方面着力。

低蛋白日粮当下也许能成为养猪人度过成本难关的救命稻草,但长远来看,秦英林的看法值得养猪人共勉,“低蛋白日粮规划并非只是大豆紧缺时如此做,而是长期持续应用与研发。不只是猪周期低谷来时降成本,而是要一贯抓成本。”确实如今的养猪必须是长期主义才能找到真正出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