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育肥猪饲养管理和保健措施

来自:猪之家  |  2024年05月09日

浏览量:

规模化猪场育肥猪饲养管理和保健措施

在畜牧产业结构中,生猪养殖占据重要的比重。而随着市场效益的好转,地方政府的扶持,生猪养殖正逐渐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但是,比较而言,国内生猪的规模化发展,尚且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笔者注重阐述规模化猪场生长育肥猪饲养管理和保健措施,为提升育肥猪养殖效益提供技术指导。

1合理分群,有效调教

进入育肥舍的断奶仔猪,避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等情况出现,合理组织分群,极为重要和关键。为此,应将体型、瘦弱、体重等情况一致地放在起。条件允许的,实现按窝分群。组群时,猪鼻喷施酒精、来苏水等气味浓厚的药液,减少通过气味辨别非同群的可能。形成的群体,一段时间保证稳定性,不要随意调出、调进。有体质孱弱、体重差异大的个体,应及时将其调出,避免有大的工作,而影响种群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经2~3d族群、即可形成新的秩序、这种秩序可一直维持到出栏上市。

通过对猪群有效的调教,能起到促生长的目的。为此,因围绕着采食、排泄、卧睡三大方而做好调教工作,综合调教同样视圈舍情况的不同而略显差异。对于全漏缝地板,因其具备粪尿不易沉积的特点,因此只要求猪不把粪尿排泄进食槽即可,当猪只重新组群进圈后稍加调教即可。对于实体地面的圈舍,能够每天定时清洗粪尿,此时需要调教猪只排泄定位,不可随地排泄。一般情况下,在猪只进圈前,首先将排粪尿区用水或尿泼湿,或者在排泄区放置一些猪粪尿,当猪进圈时,采用将全群赶到排泄区的方法,使其进圈后的首次排泄在该区域进行,从而形成记忆,加之看管几天即可形成良好的生长习惯。

2控制规模,适宜密度

生猪养殖规模,育肥密度,都将影响育肥效果。为此,养殖圈舍一定的情况下,养殖规模越大,密度越大,舍内就会越拥挤,猪只间相互打斗、感染病患等概率越高。受此影响,必将威胁到生猪的正常生长,影响到圈舍利用效率,而降低最终生产效益益。不少研究证实:在理想状态下,每圈生长育肥猪至少在10~16头为适宜,数量最多不能超过20头。同时,还应考虑体重大小、猪舍面积等等。比如:猪只体重越大,养殖数量相应要减少一些。

3搞好防疫,及时驱虫

制定严格的免疫程序,积极做好猪瘟、伪狂犬病、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的预防接种工作。外地引进的病猪,严格检疫,隔离期间做好补免,避免病原传播感染其他猪只。完善猪场防疫制度,尤其发病高发季,严格消毒管理很重要和关键。一则注意圈舍消毒,搞好清洁卫生,彻底严格消毒。二则注意场外卫生,剔除场外污物。通过各种措施的完善,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做好驱虫管理工作,目前流行较广的寄生虫病,有蛔虫病、疥螨、虱子等等。现在的集约化养殖,做好驱虫工作,用芬苯达唑、伊维菌素等等,实际驱虫效果更好些,操作简单,安全高效。确保充足的饮水,育肥猪生长发育期间,体温调节、营养吸收、废物排泄等代谢过程,都要有水的参与。

为此,确保充足清洁的饮水,对生猪健康成长尤为关键。在当前规模化养殖的前提下,猪场大都采用自饮水器供水,猪只可自动调节饮水量的多少,但水质不良这一现象也会使很多病原体进入猪体内而使其得病,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会使降低生产效率。因此猪场应该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从而提供给猪只清洁卫生的饮用水,最终才能利于其生长,带来高的养殖效益。建立健全猪疾病防控体系,做到全方位保证猪只健康生长。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健全生猪防疫体系建设,生猪疫病防治体系,冷链体系、信息网络体系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等基础工作。提高养殖人员的业务素质,具体从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操作技能和培训等方面着手。确保疫情信息的通畅,完善信息与资料档案管理,使其达到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县乡政府加大对猪防疫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配合防疫工作的开展。加快完成猪防疫监督体制改革工作,强化生猪防疫监督执法力

4 体会总结

这些年来,受生猪养殖内外环境的变化,生猪养殖渐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生猪养殖渐成趋势。目前,如何加强育肥猪管理,做好养护保健措施,创造更高的养殖效益,成为亟待解决的热点话题。为此,从本文的分析中看出,搞好规模化育肥猪的养殖管理工作,应从多个角度出发,切实控制好养殖密度,加强日常防病管理工作。同时,需要政府部门的通力支持,做好防疫监督执法工作,多角度全方面提升生长育肥猪的管理效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