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还是找工作?大学毕业生选择日趋理性
大学毕业生选择日趋理性
考研还是找工作 考虑综合性价比
阅读提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考研还是找工作,成了一场性价比之争,很多毕业生愿意做出更多元化的选择。
近日,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已落幕,教育部的数据显示,今年报名人数为388万。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考研还是找工作,成了一场性价比之争,很多毕业生愿意做出更多元化的选择。
理性评估性价比
今年即将毕业的西安文理学院会计专业学生吴熙(化名)没有报考研究生,而是在准备公务员考试以及投递简历找工作。
“我的学习能力一般,特别是外语成绩不好。其实我很犹豫,在内耗中挣扎了好久,最后才决定放弃考研。”吴熙告诉记者,她此前准备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对笔试比较有信心,现在一边在投简历找工作,一边准备国考的面试。
吴熙这种放弃考研在他们学校并非个例。据她介绍,他们班备考研究生考试的学生明显比上届减少,“很多同学都不愿随大流,我们寝室6个人,有3个人没有考研,尤其是对考名校没有信心的同学,备考了一阵最后还是放弃。”
天津某师范院校的大四学生赵悦(化名)大四开学后果断放弃了考研计划。她的职业规划是成为一名中学教师,此前她从往届生就业情况中了解到,研究生学历已成为很多重点中学的招聘门槛,因此从大三起就有考研的计划。但在2024年底的招聘中,她发现在老家陕西省,有不少中学设置了针对本科生岗位,便抓住机会投递简历,目前正在准备面试。
赵悦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同学放弃考研,既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是越来越理性的表现。“考研尤其是跨专业和考名牌大学的研究生,需要提早下手准备,有毅力,不考虑自身条件一窝蜂扎堆报考,很可能是浪费时间。”赵悦说。
在近日北京某“双一流”高校招聘现场,求职毕业生王晓(化名)告诉记者,他发现有不少企业在招聘时会考虑对月薪数额期待相对较低的本科生。另外,对于毕业生而言,很多公司对研究生给出的工资增幅,相较于读研付出的诸多成本,性价比有限。
读研不是就业“避风港”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高校将研究生学制延长,从2年变成3年,也使得毕业生不得不思考性价比问题。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认为,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卷”学历不一定能解决就业。“一些学生将考研视为就业‘避风港’,并没有打算深耕专业,但读完之后发现就业形势依然不好,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读。”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自动化系的大四学生刘欢对记者表示,花3年时间取得硕士文凭,相比于本科毕业就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有时未必占优。“读完研究生,也会面临就业难题,尤其是当一些用人单位提出‘第一学历’时,这种担忧感更为强烈。很多原本打算考研的学生选择了直接就业,以规避潜在的就业风险。”
企业和单位在选拔毕业生时的评价维度日趋多元。
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告诉记者,现在毕业生的相关实习经历和社会实践成为首要考量因素,其次是专业与岗位的直接相关性。“至于名校出身和高学历,这些因素在我们企业的考察中并非首要。研究生心理预期更高,流动性可能相对更高,而普通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已能满足我们企业的需求。”
记者了解到,经济压力也是考生考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专硕招生规模的扩大,专硕的学费普遍较高,而且没有补贴。
同时,一些高校开始延长研究生学制,进一步增加了读研的经济成本。此外,现在一些高校不再为专硕提供住宿,在一线和二线城市,每年学生的租房成本可能超过2万元。一些学生不得不权衡利弊后,选择放弃考研。
“卷”学历不如“卷”技能
刘欢对记者表示,“卷”学历不如“卷”技能,这是现在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认识。目前部分城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中,本科生的人才缺口超过研究生。“我想根据工作需求再看是否需要读研,无论如何,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调整自我与就业市场接轨很重要。”刘欢说。
中国传媒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老师杜迪建议大学生要更加务实,盲目追求钱多或离家近的工作不现实,最终只会让自己更加焦虑。“在读本科的时候,认真做好就业求职规划,特别是认真对待实习,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和适合工作的领域。”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忠云认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性价比相对降低的研究生教育,大学生应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大学生不在就业地区、单位性质、专业对口等方面设置过多自我约束,进而增加就业选择与机会。同时,大学生既要正视当前就业环境,也应看到大量新型就业岗位机会。“要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打破传统职业壁垒,探索新兴行业和灵活就业方式。”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认为,现在考研人数变化其实也是一种进步,这说明理性的学生越来越多。“未来,更多人将是‘按需读研’,也就是不一定在本科毕业时深造,而是先工作几年,等个人发展目标清晰后再读研。”樊秀娣表示,这也会进一步推动高校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调整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使之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
本报记者 刘兵《工人日报》(2025年01月04日 03版)
-
焦点访谈|基层治理法治化,啃下社区矛盾“硬骨头”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物业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小区居民的居住体验。但很多人也听到过这样一句话:买房一阵子,物业一辈子。居民想要换物业并不容易。上海康城是上海最大的小区之一,住了近4万人。自从2023年6月物业合同到期后,小区的业主们就一直在为...
-
开车越慢越安全?“龟速行驶”会有哪些危害?一文科普
经常开车的朋友们,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有时候在道路通行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一些车辆的行驶速度却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让人忍不住按喇叭或者不得不变道行驶。这种超低速行驶的行为也被称为“龟速行驶”,遭到很多驾驶人吐槽。什么是“龟速行驶”?会带来...
-
徐州经开区:“一餐热饭”兜起稳稳的幸福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为解决困难老人用餐难题而出现的长者食堂,如今在老龄化的背景下,正成为银发经济的关键入口。作为全市率先布局推进老年助餐工作的板块,徐州经开区近年来深入改革创新,在加快推进中心厨房和社区助餐点建设的同时,积极探...
-
严重可致死 养鸟爱好者需警惕这个“隐形杀手”
伶俐可爱、喂养方便、互动性强的鹦鹉是现下许多人的理想萌宠。社交媒体上时常可见有人分享将鹦鹉放在手上、肩上乃至头上亲密互动的视频。然而人鸟这样和谐的相处模式,其实可能“暗藏危机”。不久前,成都的一位鹦鹉爱好者李先生持续高烧5天,最高到39.4...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以新发展格局夯实中国经济发展根基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
-
独家V观丨你好 越南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国土面积约为33万平方公里,首都为河内。中越山水相连、唇齿相依。两国于1950年1月18日建交,传统友谊源远流长。2023年12月,两党两国领导人共同宣布携手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中国是越南最大贸易伙伴,越...